为什么惩贪不能满足民众需求
来源: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 作者: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 日期:2014/5/19 21:23:52 阅读:
为什么反腐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但仍然不能让民众满意呢?其实对于贪官而言,统治者和民众的看法是存在差异的。
在统治者看来,官员贪污是一件正常之事,他们还往往喜欢重用贪官,如乾隆皇帝重用巨贪和珅,对此和珅解释道:“虽然我势力最大,但是皇上对我最放心!”统治者对贪官之所以放心,最主要是两点,第一点是,贪财的官大多没有野心,一般不会构成政治上的威胁,让领导更放心;第二点是,贪财的官大多有很明显的犯罪证据,哪天统治者不痛快了,随时都可以把贪官收拾掉。当然,不同的体制会有不同的特点,尤其是在集权体制下,贪官能够滋生、发展;在民主体制下,贪官则很难立足。尤其是在那些无官不贪的政治体制内,整肃贪官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如果整肃一两个巨贪首恶,根本无法平息民众心中的愤慨,也没有办法给选民一个满意的交待;如果将所有贪官都捉拿问罪,这也不合适。一方面,将所有贪官都捉拿归案就会造成大量的职位空缺,一时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国家机构就很难正常运转,给社会打来巨大的灾难;另一方面,如果大面积地反复,势必会及其那些贪官的反抗,有的甚至相会结盟抵制,尤其是军队内部的反腐。如果他们在反复过程中受到了强力的抵制就会危及到自己的统治地位。作为统治者,他最不愿看到的是自己统治地位的动摇,其次才是如何给民众一个交待。这样就需要把握反腐的力度,所以我们看见,政府并没有撸掉一整个贪污官员网络,也没有看见军队内部反复的大面积化。
在普通民众看来,贪官就应该严厉惩治,一些激进民众认为所有贪官都应该杀掉,让他们把贪墨的赃款交出来。民众一般认为,贪官都是人民的仇敌,他肆意挥霍民众的血汗钱、侵吞纳税人的税款、践踏着宪法和法律。仇敌就应该严惩不贷,仇敌就应该消灭殆尽。可见,民众心中的“革命”“暴力”“流血”的色彩非常浓厚。反过来,民众对清官倒是佩服不已,清官信仰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一大特色,千百年来老百姓对清官乐此不疲的期盼和传颂,使得这种信仰甚至形成了一种文化。老百姓长期处在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境地,孤立无援,迫切希望有人能为民父母,为他们做主。而那些具有优秀品质——清正廉洁、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体恤民情等的清官们就很好地填补了民众心理需求的空间。这样,民众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清官身上,慢慢地清官就被神化,逐渐蜕变为世间完人,身上只有耀眼的光环而不可能有哪怕是白璧微瑕的黑子。清官与贪官的强烈对比,无疑会加强民众对贪官的愤慨,增添对贪官加以严惩了强烈渴望。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统治者和民众对于惩治贪官污吏存在巨大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统治者希望通过缓慢的进程来整肃贪官;而民众希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惩治贪官。
第二,统治者希望通过惩治部分贪官,以之作为典型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让官员们能够所有节制;民众则希望将凡是有贪污情事的官员都要惩处。
第三,统治者希望通过正当合法的手段来惩治官员,而民众的惩治手段更为鲁莽,也缺乏对贪官的差别对待。对于那些情节严重的贪官和情节较轻的贪官的处理是应该有差别的,民众心中所存在的“凡是贪官皆该杀”的心理是缺乏理性思考的。
第四,统治者认为那些能办事的能员干吏,能够稳定自己的统治,也给一方民众带来福祉,推动了地方的发展。即使他们存在一定的贪墨情况都是可以用另外的方式加以对待,有的继续担任领导职务,有的还得到了升迁。当然,民众对此则不能苟同。
第五,统治者认为那些听话好管的下级,他们一方面服从自己的安排,能够顺利推行自己的主张,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即使他们是庸官、贪官也会让他们得以保全,即使是“软着陆”也不会得到清算。当然,这些分析还有不足之处。
总体看来,这种差异更多的是来自政治体制。在体制内部呆久了就会抹平那些锋芒,让自己变得圆滑起来,本来刚正不阿的铮铮铁骨也逐渐会被体制的腐化剂软化。没有不透风的墙,每个人都存在自己的缺点和软肋,一旦被作为把柄或是注入腐败元素的针孔,再怎么正直、清廉的人都会逐渐变得混浊起来。清官也就慢慢变成了贪官。所以,因体制问题而带来的病变并不能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割肉补疮”的方法,根治腐败也不是仅仅依靠反腐就能够达到的。
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采编员 编辑部 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