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会员中心  证件查询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繁体
  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秉承“华人的舞台,世界的梦想”“面向世界、服务华人”的宗旨,全方位、多层次的报道华人在世界各地的卓越贡献,传播华夏文化、展示华人风采.
  网站首页: >  旅游
再游千年学府 感受欧洲名校人文学风
来源: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   作者: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   日期:2014/5/22 9:30:28   阅读:

牛津大学、巴黎大学、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并称为欧洲四大文化中心,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自中世纪起,这四所大学就是世界很多的青年学子们梦寐以求的理想深造场所。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些大学,近距离感受一下这里的人文学风。

  博洛尼亚大学 欧洲“大学之母”

  博洛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Bologna)是西方最古老的大学、欧洲四大文化中心之首,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是全世界第一所大学。建立于1088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博洛尼亚大学坐落于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的首府博洛尼亚,由依内里奥于1088年创立,主校区座落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城的赞鲍尼大街33号,各个学院分布在市区的各处,学校的使用面积大约有35万平方米。但丁、彼德拉克、丢勒、伊拉斯谟、哥尔多尼、伽利略、哥白尼等都曾在这里学习或执教。

  创建之初以法律和医学两个专业著称,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1988年在430所欧洲大学校长共同签署的“欧洲大学宪章”中,博洛尼亚大学被正式宣称为欧洲所有大学的母校。

  这座大学里有一个游客必到的地方,那就是世界上第一个解剖室。它是一个半地下的没有窗子的房间,房间内部装饰着华丽的木制隔板,是一间像小剧场一样的阶梯教室,学生的座椅由高到低围绕着房间中间的白色石台,石台四周由木头围栏围绕着。这里就是当年的解剖台了。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体解剖是被严格禁止的,但是博洛尼亚大学因为得到了特许,可以不受任何权力的影响安排自己的教学,因此,半公开地开设了人体解剖课。

  在这座世界最早的解剖室里,赫然立着一位手执一只鼻子的大夫的雕像。博洛尼亚其实还是欧洲最早为人们做整形手术的地方。中世纪的欧洲贵族对自己的鼻子非常在意,而当年能做整形手术的城市非常稀少,原因很简单,整形手术是建立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的,只有掌握解剖学,学生们才有可能学会为贵族“整鼻子”的技术。

  据说,当初被解剖的尸体是由盗墓人从坟墓里偷来的,都不新鲜,所以这个世界首个解剖台四周没有任何供血液或其他液体流出的凹槽,而学生们在这里的学习内容也不止于整鼻子,他们对人体的肌肉流向也做了清晰的记录,而且记录方式非常奇特:解剖室正前方的两根柱子被雕刻成了人体肌肉模型,让学生在没有解剖对象时也可以随时揣摩研究。

  牛津大学 没有围墙的大学

  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简称:Oxon),建校于1167年。位于英国的牛津大学具有世界声誉,它在英国社会和高等教育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世界性的影响。英国和世界很多的青年学子们都以进牛津大学深造作为理想。牛津产生了至少来自7个国家的11位国王,6位英国国王,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自19个国家的53位总统和首相,包括25位英国首相(其中13位来自基督堂学院),12位圣人,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红衣主教。

  牛津大学不同于其它的大学,城市与大学融为一体,街道就从校园穿过。大学不仅没有校门和围墙,而且连正式招牌也没有。楼房的尖塔在烟雨蒙蒙中若隐若现,高高的石墙上爬满老藤,稀疏的绿叶中绽放着红红的花朵,小城显得古朴素雅。牛津城的建筑古色古香,分属于不同历史年代的不同建筑流派。在牛津街道上散步,不就像回到了历史之中吗?这风情万种的建筑,这云飞浪卷的校园,这几百年积淀的斑斓文化。

  英国人把牛津当做一种传统,一种象征,一种怀恋和一种追寻。在那里可以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可以重温昔日的辉煌。市内有圣迈克尔教堂的萨克森人塔楼,诺曼人碉堡和城墙遗址等等,处处给人以历史的纵深感,难怪英国有一句民谚:“穿过牛津城,犹如进入历史”。齐尔维河和爱西斯河(泰晤士河流经本市之名)的河滨步道,你也可租艘平底船,在齐尔维河上消磨悠闲的午后。

  牛津的学院中有许多中世纪建筑瑰宝,并且群聚在市中心周围。街两旁布满中世纪的四合院,每个四合院就是一所学院,由于在当时学术是教会的专利,因此学院都以修院式建筑来设计,不过四周往往围绕着美丽的庭园。尽管大多数的学院这些年来多有改变,但是依然融合许多原有特色。每所学院均有其辉煌的历史、神话般的建筑遗迹,可以描画出各种有趣的史实。初到牛津的共同印象,均会觉得每个学院都像是中国各地那些破旧的古庙,一进门就给人一种寂寞与荒凉的感觉。因为每个学院完全是中世纪修道院的模样,这也反应牛津人强烈的思古情怀。

  城内多塔状建筑,故又得名“塔城”。中世纪的塔楼古色古香,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弥漫着浪漫气息;位于民众方庭的图书馆,建于1371年,是英格兰最古老的图书馆;大学植物园,建于1621年,是英国最早的教学植物园;蜿蜒曲折,幽深绵长的皇后小巷,从牛津建校一直保留到现在,快700年历史了,路边的石凳长满了青苔,让人回忆起牛津的起始。王尔德坐过的木凳,肖伯纳倚过的书架,都照原样没动。外面环境如此,走进楼内,让人更加感到历史的份量。在学校最早的图书馆韩夫瑞公爵图书馆里,时光仿佛是静止不动的,寂静充满了这书本的圣殿。从地板到屋顶,全是手稿和未刊资料,它们像宝库一样等待着后来的人去开发。

  雷德克利夫广场(RadicliffeSquare)是大学举行庆典及各项文艺活动的中心,这是整个古城的中心,它远隔了主要街道的喧闹。附近红砖地的铜鼻小巷(BrasenoseLane),巷中三两行人,绿树遮天,让人觉得心阔神逸。圣玛利教堂(St.Mary'sChurch)位于广场南边,十七世纪前,学校的主要庆典、音乐会都在这举行。广场西侧是建于一五0九年的BrasenoseCollege,学院因创校时,大门上有一只铜制的“狮鼻扣门环”而得名。学院正门的天庭中,有一座宝蓝色的日晷钟,但因为英格兰特有阴霾天气,一个夏天,也没能见到几次钟上的日影。有人说:“英国只有气候,没有天气”。并不夸张,往往一日之间可以见到下雪、下雨、甚至出太阳,是很平常的情况。

  巴黎大学 最先开设中国语言学

  巴黎大学( Universit de Paris )是一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综合大学,其前身是索邦神学院,成立于12世纪初期。1180年法皇路易七世正式授予其“大学”称号。

  现在所说的巴黎大学,实际上是13所巴黎大学的联合体。1968年巴黎大学发生学潮,学生抗议课程落伍及填鸭式的教育,要求更多的学术自由和校园民主,法国政府便对巴黎大学作一连串的改组和调整,组成13所大学,即现在的巴黎第一至第十三大学。1971年1月1日,新生的13所巴黎大学同时宣告成立,新生的13所大学各自独立没有隶属关系,但共同拥有一个名称"巴黎大学"。编号只代表顺序,与质量以及名望无关。

  巴黎大学没有宿舍和食堂,学生们自己在外面找房子住,吃饭也在外面,好在凭着学生证,可以在巴黎的几十家学生餐厅吃上经济实惠的午餐。索尔邦附近的卢森堡公园,也是学生们爱去的地方。从春天到夏天到秋天,公园中的铁椅子上总是有大学生坐着。傅雷先生当年留学法国时,就对卢森堡公园情有独钟。自由、独立、不受羁绊,一向是法国人最标榜的,这种精神也反映在学风上。巴黎大学没有新生训练、毕业典礼,没有上、下课铃,没有训导制度,甚至也没有所谓向心力、认同感。过了上课时间10分钟还不见老师,学生们就自动退席。而老师讲得兴起,超过时间,学生也可以鼓噪。迟到、早退、旁听……一切悉听尊便。

  值得一提的是,巴黎大学还是最先开设中国语言学课程的欧洲大学。早在16世纪耶稣会传教士来华时,西方世界就已经接触了儒家经典。但真正当代学术意义上的汉学研究却萌发于西欧,较为科学地研究汉学的人应首推巴黎大学的阿贝尔·雷马萨。所以,20世纪前半期,巴黎被誉为“无可争议的西方汉学之都”。1814年,阿贝尔·雷马萨在巴黎大学开设了中国语言学课程。自此,中国语言学在欧洲进入了大学这个神圣的殿堂,被列为专门的学习课程。可见,巴黎大学与中国的交流和交往渊远流长。

  帕多瓦大学 意大利最大的大学

  帕多瓦大学成立于1222年,位于意大利美丽的水城威尼斯附近的帕多瓦市,在欧洲仅次于博洛尼亚大学和巴黎大学,是第三座最古老的大学,也是意大利最大的大学之一。当时博洛尼亚大学限制学术自由,而且不能保证师生基本的公民权利,所以大批的教授和学生从博洛尼亚大学脱离出来建立了帕多瓦大学。

  帕多瓦大学共有9个博物馆,54个图书馆,藏书总量达190万册,收集有12500种期刊,4000种电子刊物,并建有90个数据库。帕多瓦大学在许多城市设有分校,如维琴察、布来萨诺内、罗维戈、特雷维佐、费尔特雷、卡斯特尔佛朗科、科内利安诺、乔加、阿西亚戈等。

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采编员 编辑部 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 
  图片新闻
团结华人
团结华人 共谋发
伟大的中华魂
伟大的中华魂
习近平与李克强有哪十大惊人相似之处
习近平与李克强有
2013第七届亚洲财富论坛在三门峡市举行
2013第七届亚
人类道德楷模毛泽东
人类道德楷模毛泽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在央视播出
“寻找最美孝心少
宝莲寺
宝莲寺
习近平解读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习近平解读中国梦
京交会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京交会在国家会议
电影《道德经》全球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电影《道德经》全
像《梅葛》一样
像《梅葛》一样
谢培哲书画人生
谢培哲书画人生
   人大政协             
   警示教育             
   新浪新闻      公安部      最高检察院      凤凰网      华人频道      中国政府网      人类道德学会      中国国画艺术书画院      聚韩网      联合国官方网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组织机构
版权所有: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       网站备案号:备:60767060-001-12-12-8    管理登录
法律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方便读者交流,不代表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观点
版权所有: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