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会员中心  证件查询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繁体
  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秉承“华人的舞台,世界的梦想”“面向世界、服务华人”的宗旨,全方位、多层次的报道华人在世界各地的卓越贡献,传播华夏文化、展示华人风采.
  网站首页: >  宗教文化
中外名人谈老子的道义
来源: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   作者: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   日期:2014/6/29 8:09:42   阅读:
中外名人看老子的“道”
1、鲁迅先生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书信•致许寿裳》) 不读《道德经》,就不懂中国文化。2、郭沫若——老子与孔子同时,且为孔子的先生,在吕氏门下的那一批学者也是毫无疑问的《道德经》中的精华是其朴素辨证法思想的因素。揭示了客观世界的一些对立(矛盾)的方面。《道德经》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又是一部兵书。3、南怀瑾——真正把五千年来中国文化,发挥得光辉灿烂的,亦是,“道家老庄之学”。“《老子》一书,原著不过五千言,几乎是一个字就涵盖一个观念的好文章,一句就涵盖有三玄三要的妙义”。4、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道教关于和谐、善意、合作的哲学思想,集中体现了当前国际社会的基本理想,也是联合国努力促进,不同文明间对话与合作的出发点。5、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大师说——《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之书,像宝塔之巅的明珠。璀璨夺目,照耀着我国的古老文明。对我国古代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各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影响。6、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说——中国古典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为天地万物的本体这是理论思维的一次巨大的跃进。(《论老子在哲学史上的地位》)7、著名古文字学家高享先生说——“夫《老子》一书,文辞简质,旨趣遥深。道家思想,斯为初原,华夏旧籍,斯为珍品,战国之世,庄周时畅其义,韩非择解其文,他书引而释之,亦颇散见。……故老子古义,局今难见其全。8、著名史学家,国画家钱穆先生说——老子言道演化而生万物,其间有象之一境,此亦老子所特创之新说,为《庄子》书所未及,故象之一字,亦《老子》书中所举有无曲全,大小高下,动静强弱,雌雄黑白,荣辱成 败,种种对称并举之名,实皆属象名,非物名也。以近代语释 之,此等皆为一种抽象名辞。然则老子之意,乃主天地万物生成,先有抽象之表现,乃始有具体之演化者。9、著名因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老子是有极大智慧的古代哲学家,他观察了自然方面天地以至万物变化的情状,他观察了社会方面历史的,政治的,认识的成与败、存与亡、祸与福、古与今、相互间的关系与因果,他发现并了解事物的矛盾性比任何一个古代哲学更广泛,更深刻。……古代哲学家中,老子确是杰出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哲学家。10、原亚洲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道长——道教以老子之道为教,在道教历史人物中,以老子之道入世可以修养治平,以老子之道出世可以超凡人圣。道教人生处世哲学,若运用得当是无往而不利的。11、武汉大学唐有邦教授说——     *老子哲学思想,如大海的波涛,浩瀚澎湃,万世不竭     *老子哲学思想,渗透于传统医学养生的各个领域;传统医学的哲学理论,可以说是对老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2、著名学者牟钟鉴先生说——不读《老子》不足以谈论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已成为国际学界的共识。老子建立一座道的丰碑,诸子百家环绕而敬仰之,得大道之滋润,用大道而生辉。13、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我的良好的精神状态也要归功于阅读孔子,而主要是老子。*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14、德国思想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说——大多数古老的民间神以及后来增加的整整一大批新神,统统落入一个受到宽容的祭司等级(道士)的庇护之下,据称,这个等级源于一位哲人(老子)及其教义,这种教义本来同儒教的教义并无原则上的分歧,可是后来却完全被视为异端了。对于这种异端,我们不能避而不见。15、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说——无为是道德行为的一种规范,是教人积极的忍耐、坚毅、静待自然工作的一种教训,以退为进就是他的标语。因为有这种见解作根据,所以才有中国人的“听其自然“的安分知足 的、宽容的、和平的、诙谐的、娱乐的那种人生观。也因为有了这种见解做根底,所以才生出中国人的命定主义。中国人知道自然的程序是徐缓的,所以不慌不忙地等待着应得的收获。
16、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吴光教授说——道学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曾经发挥了巨大影响,并在当今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中转化更新,而且必将对中华民 族乃至全人类的文明走向施加独特的影响。17、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明白道的本原就掌握了全部的普遍科学,普遍的良药, 以及道德。(《哲学史讲演录》)*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性——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中国人把认识道的各种形式看做是最高的学术……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历史哲学》)*老子是东方古代世界的精神代表者。 (《哲学史讲演录》)18、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我发现我确实十分赞赏佛教及禅宗使用的一些方法,尤其是生活在两千五百年前的中国哲学家老子的警句让我在这里读几句体现老子思想的话,它们曾在我心中激起深刻的反响,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我最喜爱的并总结了我很多更为深刻的信念的是老子的另一段话: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五十七章)我承认这段话过于简练,但对于我来说,它道出了我们西方社会迄今尚未完全领悟的真理。19、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说——《道德经》出自何人的手笔,倒是次要的问题,最重要的乃是他所蕴涵的思想,在思想史中,他的确可称得上是最迷人的一部奇书。20、著名国学家,政论家章炳麟先生说——余谓老子譬之大医,医方众品并列,指事施用,都可疗病。五千言所包亦广矣,得其一术即可以君人南面矣。21、湖北学者王平、艾玉平说——在中国的文化史上,似乎有一个不变的法则,即乱中有道家人物出现。每当社会动乱到不可救药的时候,就由道家人物出来拨乱反正,且奉行“功遂身退天之道”的风范。商汤的伊尹、周朝的姜子牙、越国的范蠡、汉朝的张良、唐代的魏征、明代的刘伯温、清代的范文程等。22、季羡林——道家就是顺其自然,我觉得顺其自然最有道理。23、里根总统引用老子的话——1988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曾引用老子的话“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德经》第六十章)24、四川大学卿希泰教授说——道教以崇尚节俭为荣,以攀比奢侈豪华为耻,明确主张“见 素抱朴,少私寡欲“和“去甚、去奢、去泰”。此与西方文化影响下的那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普遍泛滥的社会风气是极不相容的。鲁迅对道教经典,特别是道教最著名的经典《老子》和《庄子》的评价甚高。认为在先秦诸子中,“文辞之美富者,实唯道家”。25、中央统战二局调研员,著名学者朱越利说——道教艺术门类众多,历史悠久,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新世纪可以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道教界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贡献给全国以至全世界人民。26、南昌陆军学院曹志成教授说——*老子自然无为的**论,寄托着君主无为(不扰民),百姓无事(不乱政)的 双重期待。可看作中华民族**精神史上汇源与开流的界碑,当然是中国**神始祖的奠基石。 *鲁迅**思想的构成是多元的。老庄的任达,杨朱的唯我,魏晋名士的风骨,径行独往的仙侠气度,等等,是从老学和道教传统而言的。*老子是道家的始祖,又是道教的先师;是大道科学的真人,又是道教尊崇的神明。因此,老子是**人,又是**神。27、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高平先生说——人世间有一种不会绝迹的、令人难过的现象,就是一个人,或者一种思想,或者一句话经常会遭到误解、篡改、阉割、歪曲。老子的“无为”就是一个重要的例证,它长期以来被普遍误解为无所作为,决不行动、什么都不干、并进而说它是一种消极的思想。28、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樊光春先生说——道家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自然资源不是无穷无尽的,不可以无节制的掠夺。因此,道教团体将自己的人生消费限定在自然资源的循环再生范围之内,视滥用浪费为大敌。老子所说“三 宝”即慈、俭、不为天下先,是道家道教享乐的理论基石。29、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王健说——道家文化的精神意蕴是非常丰富的,有待我们在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大视野中深入探讨。30、英国天文学家沙里斯在其《新科学的诞生》一文中说——前进的惟一道路是转过身来重新面向东方,带着对它的兴趣以及对其深远意义的理解离开西方的污秽,朝着神圣的东方前进。
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采编员 编辑部 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 
  图片新闻
团结华人
团结华人 共谋发
伟大的中华魂
伟大的中华魂
习近平与李克强有哪十大惊人相似之处
习近平与李克强有
2013第七届亚洲财富论坛在三门峡市举行
2013第七届亚
人类道德楷模毛泽东
人类道德楷模毛泽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在央视播出
“寻找最美孝心少
宝莲寺
宝莲寺
习近平解读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习近平解读中国梦
京交会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京交会在国家会议
电影《道德经》全球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电影《道德经》全
像《梅葛》一样
像《梅葛》一样
谢培哲书画人生
谢培哲书画人生
   人大政协             
   警示教育             
   新浪新闻      公安部      最高检察院      凤凰网      华人频道      中国政府网      人类道德学会      中国国画艺术书画院      聚韩网      联合国官方网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组织机构
版权所有: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       网站备案号:备:60767060-001-12-12-8    管理登录
法律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方便读者交流,不代表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观点
版权所有: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