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
来源: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 作者: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 日期:2014/7/29 15:05:08 阅读:
基督教(希腊语:Χριστιανισμ、拉丁语:Christianismus、英语:Christianity),是共同信仰(除了新教的一些教派,如惟一神派和耶和华见证人派,他们只信有一个上帝)三位一体的神即 上帝的宗教。基督教分为三大分支:主张普世统一(Catholic)的 公教( 天主教)、保守正统(Orthodox)的 正教( 东正教)及持有不同见解(Protestant)的统称 新教的各个宗派(即华人通称的耶稣教、基督教)。在全世界 天主教会是信徒发展最多的宗派,占基督徒半数以上。在中国大陆,以 新教教徒居多,教义及名词以新教版本《 圣经》最为普及和认知。 天主教、 东正教仍保留着 七大圣事和 弥撒的圣礼。
全球至少有21亿人口信仰基督教。 [1] 与 伊斯兰教、 佛教并称 世界三大宗教,并运营着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私立学校、医院、福利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犹太教圣经为基督教《 圣经》的旧约部分。
“基督”希伯莱语发音为“弥赛亚”,即救世主的意思。基督教始自 耶稣,他30岁左右(公元1世纪30年代)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宣传福音。耶稣告诉大家,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旧约圣经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稣思想的中心,在于“全心、全灵、全意、全力爱上帝在万有之上”及“爱人如己”两点。耶稣出来传道,宣讲天国的福音,劝人悔改,转离恶行。他的教导和所行的神迹,在民众中得到极大的回应。
在旧约中,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和神耶和华订了约:耶和华拣选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犹太民族)作为他的子民,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接受耶和华作为他们的神,遵循耶和华制定的律法。但到了后期,因为犹太人不断的背弃神的教导,所以耶和华逐渐不再看顾保守犹太人,任他们被其他民族打败欺凌以致灭国。但耶和华同时又给了犹太人应许:将来会有一位弥赛亚(救世主)来拯救、带领犹太民族。公元1世纪30年代,耶稣和他的门徒们开始在中东地区宣传福音,基督教由此兴起。相对于传统 犹太教强调遵循律法,基督教则强调耶稣救赎的恩典,并认为只要信奉耶稣基督就是旧约圣经里众先知所预言的 救世主,愿意接受他为主,真心悔改,并决意以上帝的心意为生活的准则,就可以让耶稣基督为自己承担所犯的过错,可以借着洗礼,被接纳成为神的儿女。
在《 使徒行传》中记载初代教会阶段,因应许多归乡犹侨不再回侨居地,却留在 耶路撒冷城聚集听道生活,故曾实行财产共有,外界视其为一种秘密宗教组织。犹太人视 耶稣为外道,教会为离经叛道的 异端,常常向 罗马当局控告他们。罗马认为基督教只是犹太教的一支,起初并不如何逼迫教会,直到 尼罗皇帝(公元54年-68年)在位时, 教会的人数已增长到不可忽视的程度,从公元60年代中期 罗马帝国政府的正式大规模全国迫害逼害就开始了。当时教徒普遍不分种族及社会阶层,就连当时的奴隶在信主以后亦可实时被接纳为弟兄,刚开始迫害 基督徒也只是局部性。
随着基督教的传播,社会各阶层愈来愈多人加入教会。教会虽在第2世纪、3世纪遭遇多次可怕的大逼迫,许多 主教和 信徒被 火刑烧死,在竞技场中被野兽吃掉,但教会依然继续茁壮,直到罗马皇帝接受福音相信基督并于公元313年颁布 米兰敕令,罗马帝国才终于停止对基督徒的迫害。随着基督教的发展,教会开始将 耶稣复活的一天成为后世的 复活节,又定12月25日为耶稣的生日,即 圣诞节(耶稣出生的具体日期由于年代久远已不可考证,只能将原本的 阿波罗神的生日改为耶稣圣诞日)。
自公元476年 西罗马帝国被 日耳曼人所灭之后,不少日耳曼人的部族,例如 法兰克人,亦开始皈依基督教。由于日耳曼人的文化水平比罗马人低,甚至连自己的文字也没有,于是教会便成了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唯一学术权威;因为当时几乎只有 教士和 修士才能读书识字,所有的学者都是教会人士。正因如此,西欧便开始进入基督教盛行的时代。
公元395年, 罗马帝国分裂成为 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两个帝国,东西方教会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公元1054年,巨大的分歧最终导致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 东正教。
天主教、东正教诞生
基督教东派教会与罗马天主教会在1054年正式分裂。由于事件具体起因多与当时的 君士坦丁堡宗 主教阿卡西乌相关 ,故又称 阿卡西乌分裂。罗马帝国在公元4世纪末分裂之后,东西两部分在社会、政治、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促成了基督教说拉丁语的西部派别和说希腊语的东部派别之间的分化。西部的 罗马教会自认为是耶稣门徒彼得的继承者,坚持认为其在各宗主教区中拥有首席地位;东部的君士坦丁堡教会则在东罗马皇帝支持下与罗马教廷争夺势力范围;再加上教义方面的分歧,终于在1054年相互开除教籍,正式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自此,天主教以 罗马教廷为中心,教导权主要于 教宗与 大公会议;东正教以 君士坦丁堡为中心,教会最高权力属于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天主教的教首是罗马的 教皇,俄罗斯东正教的教首则是莫斯科的东正教最高主教。除此以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独立的的东正教派别,比如 希腊、亚美尼亚和 塞尔维亚的东正教分支。
1096年-1291年,天主教为夺回被穆斯林占领的圣城 耶路撒冷,展开了8次宗教战争( 十字军东征)。
新教诞生
16世纪, 德国、 瑞士、 荷兰、 北欧和英国等地发生了教派改革运动,它产生出脱离 天主教会的 新教教会。领导人物是 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他们建立了新教和 圣公会,脱离了罗马天主教。中国所称的“基督教”,基本上都是这个时候产生的 新教。(注: 中国五大宗教所称的基督教并非是指包括三大派别的基督教(基督宗教)总称,而是专指“新教”,这是中文目前的特有现象。)
1962年10月11日由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召开,1965年9月14日由次任教宗 保禄六世结束的 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上教宗特别指出:“如果天主教会应该为过去教会的分裂承担责任,那么天主教会将会谦逊地呼求天主的宽恕。如果天主教会曾经开罪过其他非天主教的弟兄,那么天主教会也会求他们宽恕。另一方面,天主教会也会诚心地宽恕所有开罪过天主教的人。”
1965年12月7日那天, 天主教和 东正教彼此废除了加给对方的绝罚,在罗马和东方的法纳耳(Phanar),双方同时宣读了相互宽恕书,取消了1054年两教会对对方判处的绝罚,使基督教东西两教会合一的希望放出光芒。大会草案指出:“天主教本身也需要认错和悔改,并重视分离弟兄所拥有的真理、成圣方式和福音价值。”会议的目标就是:“革新教会和渴望与分离弟兄们的合一。“ 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教会草案》中清楚说明:“ 基督是天主与人类间唯一的中保, 圣母中保的角色完全隶属于基督。”
1999年10月31日,新教(路德宗世界联盟)和天主教双方高级代表就“ 因信称义”问题在德国 奥格斯堡签署《因信称义联合声明》(Joint Declaration on the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JDDJ) [2] ,声明指出:人的得救和成义,除了来自上帝白白恩赐的圣宠外,也需要人本身的努力来配合上帝所赐的得救圣宠。双方在联合声明的“成义”教理上取得基本共识,撇除谴责。结束了双方近五百年来的争执。
2006年7月23日,新教(路德宗世界联盟)、新教(世界卫理公会协进会) (World Methodist Council)及天主教在韩国举行的新教(世界卫理公会大会)上,也接纳了该份声明。
2009年1月19日,天主教 教宗本笃十六世举行了传统性的大公接见活动,会见了前来罗马庆祝圣亨里克节日的新教(路德宗)教会代表团。这项会晤是在第101届促进基督信徒合一祈祷周的开端举行的。
2010年12月16日上午, 天主教教宗 本笃十六世接见新教(路德宗世界联盟)主席穆尼伯·尤南牧师及其代表团。
基本教义
基督是“ 基利斯督”的简称,意思是上帝差遣来的受膏者,为基督宗教对 耶稣的专称。基督宗教是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主的各教派的统称。该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 世界三大宗教。于公元1世纪由巴勒斯坦拿撒勒人耶稣创立。他是上帝的独生子,为圣灵感孕童贞女 玛丽亚而降生;他曾行过很多神迹,让瞎子复明,跛子行走,死人复活,但是因为犹太公会不满耶稣基督自称为上帝的独生子、唯一的救赎主,把他交给罗马统治者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天复活,显现于诸位门徒,复活第40天后升天;还会于世界末日再度降临人间,拯救人类,审判世界。被12使徒中的 犹大叛徒出卖并受难,受难日为星期五, 最后的晚餐连耶稣有13人,所以在西方,13是人们忌讳的数字,并且与星期五一起视为凶日。
基督教三大教派均承认,即上帝创世说,原罪救赎说,天堂地狱说。《圣经》,由《 旧约全书》和《 新约全书》两部分组成,是基督教的经典。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标志。
三位一体
基督教的教义之一就是三位一体。上帝被当作是创造了世界的永恒 圣父,解救了世界的 圣子,以及帮助了人类的圣灵 (圣神)。三位一体是很难理解的,因为它并不意味着
三个不同的神,圣父、圣子、圣灵为同一本体(本性),却是三个不同的位格。
上帝(神)(Deus):基督教信仰圣父、圣子、圣灵三而一的上帝。上帝是 三位一体——圣父是万有之源造物之主,圣子是太初之道而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圣灵受圣父之差遣运行于万有之中、更受圣父及圣子之差遣而运行于教会之中。但这三者仍是同一位上帝,而非三个上帝——三位格、一本体,简称三位一体。 人们理解上帝只能根据上帝的有形的形象来感知上帝,实际上还要透过上帝的形象感受宇宙万有。
创造(Genesis):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宇宙(时间和空间)万物,包括人类的始祖。
罪(sin):亚当与夏娃(天主教译“厄娃”)在伊甸园中违逆上帝出于爱的命令,偷吃禁果,想要脱离造物主而获得自己的智慧,从此与上帝的生命源头隔绝,致使罪恶与魔鬼纒身,而病痛与死亡则为必然的结局。后世人皆为两人后裔,生而难免犯同样的罪,走上灭亡之路。
救赎(法语:Expiation、英语:Atonement):人生的希望在于信奉耶稣基督为主,因他在十字架上的赎罪,并他在三日后从死里复活,使悔改相信他的人一切的罪皆得赦免,并得到能胜过魔鬼与死亡的永远生命。
灵魂与 永生(法语immortalité、英语immortality):人有灵魂,依生前行为,死后受审判,生前信仰基督者,得靠基督进入永生。怙恶不悛者,将受公义的刑罚与灭亡。世界或许会有末日,但在上帝所造的新天新地中,却是永生常存。
上帝的独生子化身成人,以其在十架受死替人赎罪,背负人离弃上帝的罪,使人与上帝重新修和。
上帝本身、上帝的意志和上帝的话语自我显示并在人间的传播。启示是上帝的恩赐。基督徒根据启示认识上帝和信仰上帝。
(二)基督教的伦理:
A.「不可杀人」——尊重人的生命(马太福音 5:21-26)
B.「不可奸淫」——脱离情欲来的败坏,走向圣洁,敬畏圣洁、公义的神 (马太福音 5:27-30)
C.「若非淫乱,不可离婚」——上帝所设立的婚姻,二人成为一体(马太福音 5:31-32)
D.「不可起誓」——敬畏上帝,尊重真理 (马太福音 5:33-37)
E.「不可报复」——放下自我,学会饶恕;宽恕一切愿意悔改的人,伸冤在神 (马太福音 5:38-42)
F.「爱仇敌」——爱神,爱人如己,但不纵容犯罪 (马太福音 5:43-48)
(三)基督教道德的核心是爱,原则是爱神与爱人的统一。
“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第一的,也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第一诫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主。(3节)第二诫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他,因为我上帝—你的主是忌邪的主。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4-6节)第三诫 不可妄称上帝—你主的名;因为妄称上帝名的,上帝必不以他为无罪。(7节)第四诫 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上帝—你主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作;因为六日之内,上帝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上帝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8-11节)第五诫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上帝—你主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12节)第六诫 不可杀人。(13节)第七诫 不可奸淫。(14节)第八诫 不可偷盗。(15节)第九诫 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16节) 第十诫 不可贪邻居的房屋;也不可贪邻居的妻子、仆婢、牛驴,和他一切所有的。(17节)
第一诫 钦崇天主在万有之上。
第二诫 毋呼天主圣名以发虚誓。
第三诫 守瞻礼主日。
第四诫 孝敬父母。
第五诫 毋杀人。
第六诫 毋行邪淫。
第七诫 毋偷盗。
第八诫 毋妄证。
第九诫 毋愿他人妻。
第十诫 毋贪他人财物。
第一条 不可拜上帝以外的主。
第二条 不可制造偶像与拜偶像。
第三条 不可妄称上帝的名字。
第四条 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第五条 应孝敬父母。
第六条 不可杀人。
第七条 不可奸淫。
第八条 不可偷盗。
第九条 不可作假见证。
第十条 不可贪心。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是其教派信仰的最高权威,是其教义、神学、教规、礼仪等的依据。信仰者认为《 圣经》各卷是在长达1600多年的时间里,由不同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中陆续记录下来的上帝的启示,所以把它奉为教派信仰和社会生活的准则。起初是犹太教徒,后来是基督徒把这些“上帝启示”的记录汇编成书,称之为《标准书》。
天主教圣经:天主教接受旧约46卷书及新约27卷书,共计73卷书。天主教奉《 圣经》为经典及最高权威,并作为教理的根源。天主是圣经的作者,在圣经各书卷中所包含和陈述的天主启示的真理,是在圣神的默感下而写在其中的。天主默感了圣经的人间作者,而受默感的书教导真理。天主教将圣经尊之为受默感的书。圣经是天主的圣言,天主教在解释圣经上保持谨慎,认为个人不能主观地随意解释。认为圣经有其客观的正确真意,就应有遵守的客观标准,以防圣经原意变质。
新教圣经:《 圣经》全书66卷,分为两大部分。把耶稣降生之前成典的各卷称之为《旧约标准书》(后称《 旧约全书》,希腊语:Παλαι? Διαθ?κη、拉丁语:Vetus Testamentum)。耶稣降生之后,标志着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所以成典的各卷称之为《新约标准书》(后称《新约全书》,希腊语:Καιν? Διαθ?κη、拉丁语:Novum Testamentum)。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的圣经并不完全一致,个别内容稍有出入。(在中国内地新教多数都是用和合本圣经)
所谓“约”是指天主与人之间订立的“盟约”。天主与以色列民族在西乃山上所立的盟约,称为“旧约”;耶稣以自己的圣血和圣死为全人类所立的永久盟约,称为“新约”。犹太教和基督教都相信古以色列人在逃出埃及时曾在西乃半岛南部的西乃山与上帝订立了一个“盟约”――《西乃盟约》,其核心即《上帝十诫》。圣经虽然是一部教派经典,但它还是一部文化巨著,是研究了解西方文化的丰富典籍。
《旧约全书》即犹太教的《希伯来圣经》,是基督教承自犹太教的,按其内容可分为四大类: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智慧书。因为采用的译本不同,《旧约全书》和《希伯来圣经》书目的顺序不尽相同。新教的圣经在旧约正典(46卷)基础上少了数篇经卷。旧约在《梅瑟五书》之后是历史书,新教的历史书缺少了《 多俾亚传》、《友弟德传》、《玛加伯上》、《玛加伯下》4卷,以及《智慧篇(所罗门的智慧书)》、《德训篇(便西拉的智慧书)》。
《新约全书》是基督教自身产生的经典。全书共27卷,按其内容可分为四类: 福音书、历史书、宗徒书信、 默示录。《新约全书》各卷的定型为原始基督教脱离犹太教成为一个独立宗教提供了必要条件。福音书4卷包括《 玛窦福音》、《玛尔谷福音》、《 路加福音》、《 若望福音》。历史书主要是《 宗徒大事录》。宗徒大事录21卷包括保禄、伯多禄、若望、雅各、犹大诸宗徒写给几个地方教会或个人的信件,还有一封希伯来书作者不明,新约分《保禄书信》14卷、《公函》7卷。先知书1卷《 若望默示录》。
《圣经》记载著禁止乱伦、通奸、
禁止同性恋、兽交,违反者一律处死(利20:10-21)。
甚至,如果新娘不是处女,就要用石头将她打死 (申22:21),
女人如果在城里被强奸,也要被处死,在城外被强奸的才能被饶恕(申22:25)。
这些针对女性的律法是法利赛人的律法,并非上帝真正的律法。
犹太地区是广义基督教的发源地,是最早且最古老的教派之一。
《旧约全书》或称《犹太教圣经》是 亚伯拉罕, 犹太列祖之父,信奉的唯一神YHWH(旧译耶和华)与亚伯拉罕的后裔达成的“圣约”(Holy Testament),也就是犹太人与耶和华的圣约,亦称“亚伯拉罕之约”,亚伯拉罕与其十二子为基督宗教创始人及奠基人。这个圣约的内容是耶和华承诺亚伯拉罕的后裔(指上帝的选民)将来会被降临的 弥赛亚所救赎,这群选民的聚集形成为属灵的国度,这个属灵国度就是现在所说的犹太教会,基督教会的前身。
“耶和华对亚伯拉罕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这句经文正是对后来将来基督降临的印证。
后来 撒母耳为 扫罗抹油,承认他为 以色列的首位国王,是耶和华指定的国王。扫罗和 大卫在应许之地建立了以色列王国。大卫之子 所罗门死后,以色列分裂为2个国家,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最后由于后续的数代国王都违反耶和华的律法,所以神就将北国交于 亚述人的手中,南国交于 巴比伦人的手中,第一 圣殿也被巴比伦所毁灭。后来波斯国王居鲁士释放了巴比伦之囚的犹太人,先知尼希米和以斯拉重建并改革了犹太教,期待 弥赛亚再次降临拯救以色列人,重建以色列王国。
之后的先知们逐渐强化对 耶和华圣约的敬畏和一神论,耶和华从亚伯拉罕的神变成了普世的上帝,巴比伦之囚是因为以色列人背叛了上帝,但以色列人是的上帝选民,是超越其他民族的,耶和华将审判以色列人的邻居。正如在巴比伦的以赛亚(赛45:21-25)所说:“......除了我以外,再没有神。我是公义的上帝,又是救主,除了我以外,再没有别的神。地极的人都当仰望我,就必得救。因为我是神,再没有别神。……以色列的后裔,都必因耶和华得称为义,并要夸耀。”圣经预言“以色列在万国中被抛来抛去,却不至灭亡。”从以色列亡国,流亡,复国,对抗阿拉伯世界的事实中,可见其准确性。
因为犹太人在叙拉古王朝的希腊人统治下没有宗教自由,西元前140年,玛加伯家族(亦称 马加比家族)起义赶走了希腊人并建立了哈斯摩尼王朝。由于对旧约理解和政治立场的差异,犹太人又分化为强调律法传统的 法利赛人和以祭司长为中心的 撒都该人,还有一个拒绝耶路撒冷祭司权威的异见者在旷野组成的爱色尼教派。
《 新约全书》是基督徒(此处指基督教所有教派的教徒)与他们所信仰的神子耶稣基督达成的新圣约,以取代了先知亚伯拉罕和摩西与耶和华达成的旧约。新约分为四部分:四福音书、保罗书信、大公书信和启示录。
福音书被认为是记载耶稣的言行和生平,福音书所描绘的耶稣基督符合了旧约的先知们对弥赛亚特征的预言。因此,耶稣被他的信徒认为是耶和华派来的救赎主,是神独生子。
保禄(亦称圣保罗或使徒 保罗)强调信耶稣得永生,耶稣用血与人类立了新约,旧约也就因此得到印证。于是,通过伯多禄神学的改造,“公义的神”耶和华被“圣洁仁爱的神”耶稣所体现出来。神是良善的,出于对世界的爱而为了他选民的原罪和本罪而钉十字架,用他的血洗清了选民的罪,通过信仰耶稣是神子以及耶稣死而复活,人类就能进入天国,重新与神在一起。因为神让耶稣复活了,所以信靠耶稣的人死后也能复活。保罗强调:“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
《 默示录》据说是耶稣的门徒约翰所写的,主要是对未来的预警,包括对世界末日的预言:接二连三的大灾难,世界朝向毁灭发展的末日光景,并描述最后审判,重点放在耶稣的再来。
基督教的崇拜形式不一而足,个人祈祷和家庭崇拜受到重视。家庭是基督教社会的基本。集体崇拜形式和多寡因教派而异。关于圣礼, 天主教规定七件圣事,即圣洗、坚振、告解、圣体、圣品、终傅和婚配。 东正教圣礼也是七件。 新教的三大主流宗派: 路德宗(信义会)、 安立甘宗(圣公会)、 加尔文宗(归正会)只采用两件圣礼,即洗礼和圣餐。
十字架:源于拉丁文Crux,意为“叉子”。耶稣受难的刑具,由两根木料相交叉而成,形状近于汉字“十”,故汉译作“十字架”。天主教相信,耶稣为救赎人类,被钉十字架而死,故尊十字架为信仰的标记。教会以十字架为神圣的记号——圣号。信教人在行各种神功,如进堂、出堂、祈祷前后和饭前饭后、睡觉前起床后以及遇险、受诱惑时都要划十字。十字架在教会的各种场所、信徒家中以及在教会组织的标志、礼仪用品、圣书圣物上随处可见。十字架的式样很多,最常见的有竖长横短的拉丁字架及正十字形的希腊十字架。(天主教、东正教的十字架非常精美复杂,有耶稣像。新教中的十字架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十字符号,没有耶稣像。)
苦像:凡带有耶稣被钉雕像的十字架称为“苦像”。在苦像上端十字架竖木上有一个牌子,牌上有“INRI”四个字母,这是拉丁文JesusNazarenusRexIudeorum的缩写,意思是“纳匝肋人耶稣,犹太人的君王”。根据《若望福音》记载,耶稣被判钉十字架时,比拉多写了一个牌子,放在十字架上端。(若19:19)这在当时是耶稣的罪状牌,以后,教会认为这牌子上的话实际说明了耶稣的真正身份。教会举行弥撒时,在教堂“弥撒间”或祭台上,必须有苦像,以表明弥撒圣祭是耶稣加尔瓦略山十字架祭献的重演。在圣周五“主受难节”的礼仪中,教友们朝拜十字架时都要“亲苦像”;平常信友们也有“亲苦像”的热心习惯。
圣号:除十架被称为“圣号”外,天主教的“圣号”还有两种,一种是“JHS”与一个“拉丁十字架”的组合,另一种是“X”与“P”的组合。在“JHS”中间加一个“拉丁十字架”:“JHS”是拉丁文“Jesus(耶稣)Hominum(人类的)Salvator(救主)”的缩写;十字架表示耶稣死于十字架上救赎了人类。在X上加P:它代表“基督”,是希腊文“基督”一词开头的两个字母,也可以译成Paxchristus,即“在基督内平安”。这两种“圣号”在教堂门上、礼仪服饰、经本及祝圣用的大面饼上都可以看到。
α和Ω:希腊文字母首、末二字,念作“阿尔法”、“敖默加”,意为“元始”和“终末”。圣经《默示录》第一章8节:“我是‘阿尔法’和‘敖默加’,那今在、昔在及将来永在的全能者天主这样说。”因此,教会用A和Ω表示天主是万物的根源与归宿。
鱼:在天主教的艺术中,经常用“鱼”代表基督。这个标志源于希腊文“鱼”一词是希腊文“耶稣、基督、天主、儿子、救世主”五个词的缩写,其中I代表耶稣、x代表基督、Θ代表天主、γ代表儿子、∑代表救世主。因而,从教会早期便以“鱼”象征基督。
羔羊:圣经上提及“羔羊”的次数非常多。所谓羔羊是指不超过一年的小羊,其肉可食。(肋7:23)旧约中几时提到羔羊,常有两种意义:或是用来作为祭品,或是用来象征喜乐、驯服及无瑕等美德。作为祭品用的羔羊,至少应在出生八天后,(肋22:27)都应是公的,早晚各献一只,(出29:38—42)安息日则双倍;(户28:9等)其次在每月月朔、逾越节、初熟节、新年等,都应向上主奉献羔羊。羔羊是喜乐的象征,(智19:9)以民的象征。(耶51:40)良善的耶肋米亚先知、(耶11:19)受 虐待的默西亚、(依53:7)得救的以民、(依40:11)皆比作羔羊。羔羊的驯服与豺狼的凶悍相对,(德13:21)但羔羊与豺狼的共处,却是默西亚时代太平幸福的象征。(依11:6)羔羊在新约中特别用于耶稣身上,他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若l:29)他甘心接受了苦难,为救赎人类。(宗8:32,伯前1:19)羔羊一词在《默示录》中用了28次之多,大多是指耶稣的得胜及完善无缺。所以,教会用羔羊象征基督及他的良善服从、牺牲奉献。
鸽子:代表天主圣神。《路加福音》第3章2l一22节记载耶稣受洗:“当他正在祈祷时,天开了,圣神借着形体,象鸽子一样降在他上面。”所以,教会常用鸽子表示天主圣神。圣经旧约《创世纪》记载洪水灭世后,诺厄从方舟中放出鸽子观测天候;鸽子衔着一枝青绿的橄榄枝回来,告诉诺厄全家大地已恢复了平静。因而,鸽子也象征和平与平安。
耶稣圣心:耶稣圣心曾向圣女玛加利大显现,表达他对人类的爱。圣心上的火焰,表示耶稣圣心爱火炎炎,如同烈窑;圣心上的十字架,是耶稣爱世人的大凭据,他为爱人而受苦受难死于十字架上,舍了性命;茨冠围绕圣心,表示耶稣圣心为人类所受的苦辱与伤痛;圣心上的伤痕,即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一个兵士用长枪所刺,(若19:34)他为救赎人类而流尽了最后一滴宝血。耶稣圣心流露着对人类无限的恩爱,是人类救恩的泉源。
麦穗与葡萄:代表圣体圣血。福音书记载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祝圣麦面饼和葡萄酒为他的圣体圣血,给门徒们吃、喝.并要求门徒们如此做,为纪念他。以后教会举行弥撒常以麦面饼和葡萄酒做为成圣体圣血的材料,因而用麦穗和葡萄来象征奉献、祭品和圣体圣事。
饼与杯:代表圣体圣血及祭献。教会举行弥撒圣祭时,根据耶稣在最后晚餐中所做的,用麦面饼成圣体,用盛有葡萄酒的杯成圣血,这样,饼与杯便成了耶稣圣体圣血与感恩祭献的象征。
圣母的标记:在许多教堂或圣母像前,常会看到一个记号,由拉丁文字母A和M组合而成,它是拉丁文“圣母经”第一句“AveMaria”的缩写,意思是“万福玛利亚”,教会以此作为圣母的标记。
圣牌:是用金属、有机玻璃或其它工艺材料制成的 徽章,上面有耶稣、圣母、圣人圣女的肖像或表示信仰的标志图案,经神父祝福后,称为“圣牌”。教友们将圣牌悬挂在颈项下,或佩戴在衣服上,以表示纪念、敬礼耶稣或圣者,并为信仰作证。
圣诞节:12月25日(东正教为1月7日)。原为罗马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的生日;罗马帝国以基督宗教为 国教后将此日改为纪念耶稣基督诞辰,但耶稣基督降生的真实日期无人知道。
受难日:复活节前的礼拜五,纪念耶稣基督被钉死于十字架上。
复活节(主复活日) :3月21日到4月25日之间,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礼拜日,纪念耶稣基督复活。是一个西方的重要节日,在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基督徒认为,复活节象征着重生与希望,为纪念耶稣基督于公元30到33年之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后第三天复活的日子。
感恩节:(北美洲基督教传统节日,而非普世基督教节日)11月的第四个礼拜四(美国),或10月的第三个礼拜六(加拿大)。
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采编员 编辑部 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