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康,号:半禅,学历:本科,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祖父和父辈的影响衷情于书画。现任世界华人书画家协会副秘书长。
由于特殊原因,半禅先生师承多家,经苦学研究,终形成自己的书风画风。长期以来半禅先生在众多大家名家后人、传人的指导下先后大量临摹了先贤或当代名流的书画作品。其作品中既散发着齐白石、李苦禅、吴昌硕等大家的芬芳,又饱含了吴冠中、韩美林、黄永玉等当代大师韵味。
半禅先生笔下的大写意荷花,或怒放于盛夏,或傲立于寒秋,或随风摇曳,或静远清香,或有翠鸟蜻蜓立于其上,或有渊鱼游嬉其中,给人以生命之感悟。
半禅先生的田园作品主要以葫芦、葡萄、南瓜、丝瓜等北方人喜欢的家常果实为主,配以草虫麻雀,小鸡小鸭,草房篱笆,有着极浓的生活气息。
半禅先生的山水画,以浓烈的青绿为主,中有大红大黄颜色,泼墨与泼彩相融,古典与现代相交,具有极强的装饰感。
半禅先生的人体作品,受古人岩画壁画的影响,先草草几笔勾勒出外形,然后施以重彩色块表现肌肤,童真中不失典雅。
半禅先生书法从隶书入手,大量临摹《史晨碑》和《曹全碑》,后深入研习古篆和汉简,返习明清分隶时,衷情于金冬心。
半禅先生最喜欢临摹韩美林先生的作品,几于痴狂。大笔排刷,浓墨重彩,狂放中不失严谨,唯美中透着憨真。大俗即大雅!红橙黄紫,大红大绿,配以浓重的墨块、黑线,既大气又有韵味!
半禅先生用彩喜欢用单色调出“复合色”,在色未全融之前,一挥而成,让色在纸上相互撞击,形成“运动”的色彩,体现出彩的厚度,在表现动物皮毛时极为淋漓尽致。半禅先生喜欢用不同湿色相冲,然后任其流淌,全干之后,形成天人合一的效果。
半禅先生用墨,强调浓重流畅,以“震得住色”为宗旨。色彩复杂便会造成整体画面飘浮,而墨则是唯一可以压住色的元素。半禅先生在临摹韩美林大师作品时,特别注意以墨压色,使画面既浓烈又不俗艳。
半禅先生在线条运用方面极其强调变化,特别是在作传统写意画时,手腕带动手指,手指捻转笔尖,或快或慢,或停或滞,使线条多变而不乱眼,简单而不呆板。在临摹韩美林大师的作品时,线条则更加注重质感和力量,让笔下的“马、牛、羊”等动物既富有动感,又有古岩画和商周青铜器的味道,厚重不失雅趣。
半禅先生在构图方面注重立破结合,讲究气韵,在点线面的辨证关系上,有着独到的见解。“无点不成面,无小不为大”。一石一草,一花一鸟,无一笔随意,无一处“伤气”。
半禅先生是个随性的人,作画时更是手舞足蹈,顺性而为。特别是在做“大画”时,比如画热带植物“芭蕉叶”,经常是几支笔分别沾好浓淡,然后裹在一起一齐攥在手里,肆意挥发。在补叶筋时,也是一挥而就,精细飞白相间,长短大小相错。当然随性是在多年磨炼的基础之上做到的,而不是随便乱描乱写,然后冠之以“个性”。
半禅先生教学生不拘形式,更是有味道。比如有的学生在画荷花梗时,总也点不好“装饰点”,要不就是太乱太散,要就是太死,太整齐。而半禅先生教学生的做法是,让学生眼睛盯着别处,用余光扫着荷花梗,然后随性而点,果然效果大不相同。半禅先生的解释是“做一件事如果目的性极强,便会患得患失,顾此失彼。半画半不画,才能画出好画来。半做半不做,才能做出好事来。”这也许便是半禅先生“半”字的由来吧。
谦受益,满招损。精通易学说的半禅先生最忌讳“满”字,凡事做到差不多就行。半俗,半雅,半道,半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