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不辍 汉风神韵——记德艺双馨艺术家景大文
来源: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 作者: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 日期:2016/8/26 22:44:03 阅读:
景大文,1944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世界华人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梦大型书画创作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副教授,中阳书画院院长,彭祖艺术馆名誉馆长,张伯英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家博物馆画廊艺委会委员,特聘教授,中国林业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徐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
景大文先生自幼学书,至今笔耕不辍,临池五十余年中,坚信取法乎上,心摹手追,笃志苦心。其书法初学张伯英,对这一位属民国大家的同乡心存默契之情,取张伯英楷书之雄放、疏朗古拙的一面,夯实根基。青年时期曾游学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体会到江南水乡的温柔飘逸,书法改学二王,南北不同的潜质在他身上交融,汲取两汉厚重文化底蕴,含咀维扬山水灵气。书法作品既有南帖的飘逸,又有北碑的粗犷,生涩而不迟滞,畅达而不浮滑,既有凝重古朴的一面,又有痛快潇洒的风姿,不刻意于如何表现激情,形式如何怪诞,如何夸张。他的代表作对联“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曾刊登在香港《大公报》,引起轰动,结体严谨,笔触遒劲,气象雄浑,得意象外,于笔墨、章法、字体和结体都有自身领悟,显出一个艺术家对于书法传统的深入理解,对于时代潮流的独特领悟。
多年来,景大文先生一直进行不懈地积累。循序渐进,寻找自己的艺术道路,步入老境,日渐精进,不求怪诞,不求矜巧,以写心抒情为第一旨要。既擅长秀气的蝇头小草,又兼粗重雄强的榜书。观其近期所作,小字有二王一脉的正统书风,清秀飘逸、精雅遒古,耐人寻味,大字榜书则气势雄强、先声夺人,观之五脏六腑无一不痛快。其书法汲取碑版之险绝,参以汉简之意趣。得北碑之蕴集而剔除粗野,着南帖而去其柔媚,将汉之峻峭、魏之风度、明清之情趣融合其中,力求自由潇散之风神,寄妙理于意趣之外,端庄中见灵动,轻盈里有凝重,生涩间融闲适。在创作任何一幅作品前,他更关注作品的整体方面,力求做到书法形式于内容的完美整合,着重抒发自我内心的感受,极力保持创作情境中的统一,扩大笔触的差异和变动性,将提按、轻重、粗细、行顿、刚柔、长短、断续和疾徐等矛盾笔触化作可视的节奏,统一协调在自己的作品中,赋予线条极大的表现力。在继承与创新,传统和现代的具有多重性的世界里,景大文先生始终不移地坚持着有深刻积淀和纵横交错的传统渊深之路,好古、重古和学古,强调入古要深,愈深则反弹创造力就愈高,学而能通,通而能变,厚积薄发。
景大文先生擅长书法艺术的研究和探索,注重深入生活感悟人生,师古不泥,博采众家。其书作用笔凝练精到,章法规整有序;线条丰润饱满,且刚柔相济,富有很强的韵律感;点画递相辉映顿挫有致,回锋转笔奔放自如,韻态卓越之中蕴涵着极为流畅的美感。无论是运笔走势的布控还是思维意识的整合,都显示了其娴熟的艺术功力。意境深邃高远,内涵丰富宽广,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景致与情怀,传统与个性的和谐统一,凸现了他的对书法艺术宽博壮阔的审美意象的准确把握和深入理解。多年来临池不辍,致力于追求继承和发展的完美结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甚得各界赞赏和好评。在创作实践中,紧跟时代勇于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呈奉于世的多幅佳作,折射出一个书法艺术家深厚的艺术品位和远大高洁的志向,为有关部门和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借鉴资料,为中国书法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景大文作品2000年被评为“中国百杰书法家”、2001年荣获“共和国50年人民书画艺术家银质勋章奖”、2005年荣获“世界华人艺术突出贡献奖”、 2006年应邀随中国艺术家代表团出访新加坡、香港、澳门。2008年被评为“最具收藏升值潜力书画名家”。2016年荣获“德艺双馨艺术家终身成就奖”称号。
作品曾获“纪念傅抱石诞辰100周年中国书画精英邀请展”金奖、“羲之杯”国际书法夺冠赛优秀奖、“花山杯”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二王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优秀奖、“中华纵横”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书法导报》首届当代书家作品评展优秀奖;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 “北京-首尔-香港国际艺术交流展”金奖。
作品入选展中书协主办的全国第六届、七届中青展,首届行草书大展,中国书协会员作品展等多种大展。
多次受到沈鹏、尉天池、王学仲、刘大为、程大利等领导和专家学者高度赞扬和评价,作品及传略被编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江苏书法五十年》等数十部大型典籍。《书法》、《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香港《大公报》等报刊作专题介绍。
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大会堂、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等国家和地区专业机构收藏。
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采编员 编辑部 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