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名家—陈洪英
来源:华人 作者:华人 日期:2020/9/23 15:46:56 阅读:
陈洪英,女.1965年生于山东潍坊农村家庭,我的老爸是远近闻名的乡村中医师。因为我的相貌和脾气特像父亲,也特别喜欢和他老人家在一起,所以特别受我爸的宠爱。当时的农村农活都是包产到户,我的哥哥姐姐都去地里干农活,妹妹才上小学,也只有我跟在他身后受耳熏目染,农村的生活到处都是辽阔的山地和丰富的野生资源,我家出门不远就是山坡。山地里有很多的野生天然中草药,村里的人几乎都没有认识的。从我记事的时候就看到我爸跟当时书本上学的本草神农李时珍一样,整天背着一个大框到山坡上去挖各种各样的草药。有时放学后我也跟从我的父亲上山挖药。我老爸认识好多中草药,当时他用的中药一大部分是自己上山采得,在农村这类的东西有很多,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挖回家的新鲜芳香.自然有效的中草药经过筛选,归类,清洗,晒干切碎,装箱,这些活一直都是我爷俩干。天长日久,我便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山上没有的中草药,我便帮爸爸去药材公司采购。所谓的辛甘酸苦咸五味我都亲自尝试,深有感触。出于爱好,刚上初中那会我就开始替老爸出诊接诊,比较简单的患者,针灸,拔罐,清创,中药外敷等等我就能够处理了。老爸对我的操作表示赞同,就这样平时我除了上学就是跟我爸学中医学诊断,学针灸,当时发现中医怎么这么神奇呀,这么一把草根树皮和针刺放血就有如此神奇的疗效与收获。记得一位偏瘫病人用针灸一个多月时间就能好过来,继续下地干活。简直感觉太神奇了。所以我慢慢对中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我学中医正有劲时候迎来了光明中医的招生,那是在1985年,我刚20岁出头,我爸爸一听到这个喜讯就立刻给我报了名。报上名被录取后我就按时到本地辅导站(即当时的昌潍医学院)参加培训,每次参加从不缺课,并且在1987年去北京参加的四部经典理论提高进修班。给我们讲课的都是国家泰斗级老中医,老教授,老专家-刘渡周教授,郝万山教授,王宏图教授,方药中教授,程世德教授,钱超尘教授,刘景源教授,席与民教授等亲自为我们讲解的四部经典内容。这么伟大又雄厚的师资力量,在当时只有名牌中医大学才能听到和享受他们的课程。现在想想感觉特别知足和充实,眼看着老前辈毫无保留的为我们传授中医瑰宝。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不发扬,不传承。只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当时的中医比较少,方圆二十多公里没有一个中医,我老爸即是乡村医生也是深受周围村子的人民爱戴的中医。他不仅能治常见病,多发病,更擅长的还是妇科病,尤其对不孕不育那真是个十有八九成。老爸今年85岁了,在我的记忆力他从来没生过什么大毛病,带领我们中医养生,中药治疗,遇到点什么轻来轻去的小毛病,自己熬一把草药喝上就解决了。我经常看到村子的人有时捂着肚子跑来我家,他用一根银针扎下去几分钟就好了,见效快收费低,深受患者的爱戴。他的一生全部用到为病人服务上了,患者从来没因为他的年龄而转移治疗目标,到现在还在村里为患者服务,有的甚至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如今因为年龄的关系后边的患者多有我来帮助诊治。我是1996年拿到的乡村中医师证,98 年拿到的中医高教自学考试毕业证。我虽然学的是中医全科。但在我爸的带动感染下,慢慢地也成了大家所谓的妇科大夫。这几年因为二胎放开以后,不孕不育的患者越来越多,并且各种各样的不同病症.疑难杂症,千姿百态,可能与现在的生活压力.工作环境.作息时间,饮食起居等有关。临床中病人种类有很多,但中医就是辨证论治,抓住整体观念,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只要辩证准确中医治病不慢。通过这几年的临床经验我总结的妇科以通为用,冲任协调,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只要掌握了这个要领,一切疾病都不麻烦。妇科看上去病种很多,但总的来说不外乎肝郁肾虚,宫寒血瘀。毓麟珠和少腹逐瘀汤就是很好用的妇科方子。我习惯用。
为了将这些临床的经验方子传承下去,2019 年春我带领孩子们专门研制了一款对优生优育的药食同源产品-少腹痛.和当今社会亚健康人群的-上焦通。这两款产品我已用于临床使用多年,效果明显,尤其适用于中医观点的治未病范围,通过这一次武汉的新冠肺炎不难看出,未病先防有多么的重要,当人身体有强大的免疫力,有强大的正气存内又何怕外邪的侵袭呢?我们是学中医的,我们是干中医的,我们是老祖宗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古中医,在疾病面前我们最应该一马当先。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不辜负老前辈给我们的重托。将先辈们的经验宝典牢记在心,并且把他发扬出去,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也将近60 的人了,人生能有几个60 岁?为了不让他失传,我现在一边看病一边带徒,目的是用自己这些年辛苦掌握的东西造福健康于一方的百姓,这方的患者需要我,他们很需要我们,因为我们能使他们花最少的钱治最快的病。并且如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还能免去手术的痛苦。何乐而不为?希望大家放心使用中医药,只要辩证正确,他确实有疗效。欢迎大家咨询我会竭诚为您服务。陈大夫热线13853652125。
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采编员 编辑部 华人
|